
鹭类,是重庆最常见的水鸟种类,多活动于河流、湖泊、沼泽,也会在水稻田、鱼塘、水库捕食。鹭类多以鱼、虾、泥鳅、昆虫为食,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鹭类体型较大,便于观察,苍鹭仙风道骨,白鹭风度翩翩,夜鹭古灵精怪,池鹭憨态可掬,牛背鹭神秘妖艳,它们对自然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力,又各自身怀绝技。
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的“三多桥白鹭自然保护区”成立于1998年,是全国首个白鹭自然保护区。2025年春天,观鸟爱好者韩师傅hansfoo用5个月的时间,拍摄记录了三多桥村5种鹭类的繁殖全过程,用48分钟的影片呈现了一个有笑有泪的鹭世界,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鸟类遭遇的不同困境。
展开剩余75%全国科普月来临之际,长江沙龙第十九期特别邀请韩师傅hansfoo与我们一同走进鹭的世界,让这部纪录片成为一面镜子:它让我们看见不同城市里鹭鸟与人类的羁绊,更让我们读懂——守护这些灵动的生命,正是守护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未来。
PART.01
影片介绍
每年春天,都会有上千只鹭飞到三多桥村水塘边的树林里进行繁殖。苍鹭在腊月间就开始“圈地筑巢”,白鹭、夜鹭会在3月初站上枝头开始跳“求偶之舞”,牛背鹭、池鹭则在清明时节换上“彩妆”准时赴约。繁殖季中,鹭鸟夫妇们用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日夜劳作哺育了无数的新生命,也经历着大自然的重重残酷考验——有的鹭在孵化期就撒手“鸟”寰,有的鹭一不留神就被竹子永久“绑架”,4月下旬,一场几十年难遇的大风,更是给无数家庭造成了悲剧。
三多桥鹭鸟的盛况始于明朝。1998年,当地的鹭群总数曾超过1万只,地方部门特地规划成立了“三多桥白鹭自然保护区”来保护鹭鸟繁殖地。与此同时兴起的,还有村里的旅游经济。然而,随着2000年后大学城、科学城的兴建,周边大片的河流、农田等湿地在城市化中消失或被污染,导致了鹭鸟种群数量的骤减。如今,村里鹭鸟的生存已经不再受到重视,它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再明显,不少村民甚至还将鹭群视为侵害他们利益的敌人……城市化进程中人与鸟类遭遇的不同困境。
PART.02
嘉宾介绍
韩师傅Hansfoo(陈瀚),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。从事专题片、纪录片编导、导演工作11年;生态影像创作者、6年观鸟爱好者,参与过重庆平行岭猛禽监测、大连老铁山猛禽监测、中国沿海鸻鹬类鸟类保护调查等志愿者活动。
活动信息
活动主题
生态纪录片《在三多桥等鹭来》观影&分享会
活动时间
2025年9月7日 14:00-16:00(周日)
活动地点
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远东城A馆5楼VIP中心
活动流程
14:00-14:30 活动签到、文创集市
14:30-15:00 活动开场及互动
15:00-15:48 公益观影
15:48-16:00 有奖问答、合影
招募对象
关注生态保护的亲子家庭、高校青年等
活动费用
免费(并可免费申领《在三多桥等鹭来》纪录片主题明信片一张)
报名方式
电话联系活动负责人:李舒禾13557140012
注意事项:践行环保,倡导绿色出行,自带水杯。
活动主办:SEE基金会
活动协办:米窗
活动承办:北京传益千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
场地支持:远东城
发布于:贵州省鼎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